金樱子
时间:2017-11-17 来源: 作者: 阅读:
【拉丁学名】:Rosae Laevigatae Fructus
【别名】:刺榆子、刺梨子、金罂子、山石榴、山鸡头子、糖罐
【地理分布】:产于陕西、安徽、江西、江苏、浙江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台湾、福建、四川、云南、贵州。生于向阳的山野、田边、溪畔灌木丛中,海拔200-1600米。
【形态特征】:本品为花托发育而成的假果,呈倒卵形,长2~3.5cm,直径1~2cm。表面红黄色或红棕色,有突起的棕色小点,系毛刺脱落后的残基。顶端有盘状花萼残基,中央有黄色柱基,下部渐尖。质硬。切开后,花托壁厚1~2mm,内有多数坚硬的小瘦果,内壁及瘦果均有淡黄色绒毛。无臭,味甘、微涩。
【药性】:酸、甘、涩,平。
【归经】:归肾、膀胱、大肠经。
【功能主治】:固精缩尿,涩肠止泻。用于遗精滑精,遗尿尿频,崩漏带下,久泻久痢。
【药理作用】:①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
家兔喂食胆甾醇并加适量甲基硫氧嘧啶以产生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,用金樱子(品种不详)治疗两周和三周,血清胆甾醇分别降低12.5%和18.67%,β-脂蛋白于给药3周后亦有明显下降。肝脏与心脏的脂肪沉着均较对照组轻微。粥样化程度也很轻微,对照组则十分严重。
②抗菌作用
金樱子含鞣质,用平碟法作抑菌试验,25%根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、大肠杆菌有很高的抑菌作用,对绿脓杆菌也有效。鸡胚试验证明,金樱子煎剂对流感病毒PR株抑制作用很强,而且对亚洲甲型57-4株、乙型Lee株、丙型1233株和丁型仙台株也有作用。
【炮制方法】: 拣去杂质,切两瓣,用水稍洗泡,捞出,闷润后除去残留毛刺,挖净毛、核,干燥。
【真伪鉴别】:药材性状
为花托发育而成的假果,呈倒卵形,长2-3.5cm,直径1-2cm。表面红黄色或红棕色,有突起的棕色小点,系毛刺脱落后的残基。顶端有盘状花萼残基,中央有黄色柱基,下部渐尖。质硬。切开后,花托壁厚1-2mm,内有多数坚硬的小瘦呆,内壁及瘦果均有淡黄色绒毛。气微,味甘、微涩。
饮片性状
呈倒卵形纵剖瓣。表面红黄色或红棕色,有突起的棕色小点。顶端有花萼残基,下部渐尖。花托壁厚1-2mm,内面淡黄色,残存淡黄色绒毛。气微,味甘、微涩。
【采收和储藏】:置通风干燥处,防蛀。
上篇:
下篇: